军事论坛丨透视军队战略管理的基础原理
来源:米乐m6旧版在线网址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3 21:20:32 基本原理是在大量观察、实践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抽象提炼而得出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规律性认识。正确认识、科学运用战略管理的基本原理,对加强和改进战略管理,推进军队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具备极其重大意义。
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现代军队建设则是体系的集成,体系统筹原理是系统观念、体系思维在军事系统构建和运行中的集中体现,其核心要义在于,军队战略管理者必须基于军事系统的整体性、适应性、对抗性和涌现性等特点,坚持把战斗力的生成逻辑作为加强和改进战略管理的主导逻辑,始终围绕联合作战体系构建和体系作战能力生成,筹划和实施一切战略管理行为,致力把系统观念、体系思维高效转化为体系统筹的决策与行动。
运用体系统筹原理指导军队战略管理实践,关键要把握好“五个成体系”。一是成体系筹划设计。要不断深化战争认知,清晰、具象地描述作战体系的结构、功能和运行过程,基于作战体系设计成果提出体系化的作战需求,基于作战需求成体系制定战略规划。二是成体系推进规划执行。要坚持从体系整体视角理解战略规划任务安排,加强重点项目集成化协同管理,优化配置资源投向、投量和投入时序,实现战斗力诸要素的配套式供给,确保规划任务高效落实。三是成体系推进作战准备。坚持按照作战构想和作战方案计划组织战备建设,开展实战化训练,加速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推进战斗力诸要素的体系集成,确保资源投入成系统成建制转化为作战和保障能力。四是成体系检验评估能力生成情况。要牢固树立“以终为始”的评估理念,常态化组织战备检验和作战能力评估,确保各级部队战备状态和作战能力底数清、状况明,为军事力量运用和建设重大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数据信息支撑。五是成体系进行组织管理。要正确地处理“体系的管理”与“管理的体系”的关系,基于作战体系设计成果,以战略管理为重点,持续推进组织管理变革,加快完善战略管理的组织体系、工作运行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形成“体系抓、抓体系”的组织管理模式,为体系作战能力生成提供坚实的组织制度保证。
运用体系统筹原理还需注意把握以下一个方面。战建统筹、跨域统筹、军地统筹分别是体系统筹原理在军队备战与建设之间、各职能领域之间,以及军地之间关系处理上的具体运用,体系统筹原理对“三个统筹”具有本质上的规定性,其在战略管理中的实践指导价值,必须也只可以通过“三个统筹”的具体决策和行动才能得到落实。
整分合原理是着眼激发军事系统的整体涌现性,把军队战略管理的全部活动按照先整、后分、再合的逻辑顺序进行区分,归纳概括形成的一套行为逻辑。
整分合原理的核心要义,可以归纳概括为三句话。首先要“整体顶层设计”。战略管理者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军事系统的环境、结构和功能,通过加强整体设计,确立军队的组织体制和战略目标。其次是“科学分工分解”。一是分工,优化设计安排军队的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和机构间关系,构建形成军队的组织体制;二是分解,基于组织体制,对战略目标进行细化分解,确定各领域各部门乃至各层级部队的子目标和具体任务安排,以利于统筹配置人、财、物等各类资源,把目标转化为行动。第三是“动态综合集成”。在职能分工、目标分解基础上,把握军事系统的动态运行规律,构建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机制,通过军事系统依法依规顺畅运行,确保战略规划高效执行落实,以实现战略目标。
运用整分合原理,一定要注意这一原理不是单向而是双向互补的,实践中既要注重“整体顶层设计-科学分工分解-动态综合集成”的正向机制,还要持续加强从微观到中观再到宏观的评估反馈机制建设,正反向双线“拧麻花、紧螺丝”,才能做到整体论与还原论的统一,确保实现军队的战略目标。
动态适应能力是军队战略管理的核心能力。战略环境越动荡,组织架构越复杂,对动态适应能力的要求就越高。适应性变革原理是把握战略管理的适应性特点,归纳概括形成的用于指导军事管理变革的一套行为逻辑。
适应性变革原理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是战略适应环境变。战略管理的人要敏锐把握战略环境变化趋势,及时制定或调整完善军事战略,依据军事战略制定战略规划,把战略意图转化为建设安排。二是结构适应战略变。战略规划制定后,军队还要常态化进行组织诊断,及时有效地发现军队建设面临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适时发起管理变革,为规划执行提供完善的组织保证。三是规则适应结构变。要着眼确保组织体系稳定顺畅运行,持续优化管理流程,创新制度机制,解决军队建设发展面临的政策性或制度性问题,用强大的组织韧性和规则的确定性,高效应对战略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军事系统运行的复杂性。
运用这一原理,关键要正确地处理好管理变革与战略规划的关系,通过加强战略规划的弹性适应性,确保充分的发挥体制机制潜能;通过常态化管理变革,一直在优化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健全制度机制,为战略规划高效执行落实提供组织制度保证,二者不可偏废。
战略管理具有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对军队这样的复杂组织系统实施战略管理,必须精准把握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关系,实现目标管理、问题管理和效能管理的内在统一,此即战略管理的“三个导向”原理。
“三个导向”原理的核心要义,大多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战略管理者必须围绕科学确立和高效实现战略目标,针对管理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战略意义构建”,从而准确识别、遴选战略性问题,并区分轻重缓急确定优先次序,确立战略优先事项,凸显出战略管理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另一方面,针对既定的战略优先事项,必须高效组织研究论证,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通过科学制定和高效执行决策,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益,实现战略目标,凸显出战略管理的结果导向。
运用“三个导向”原理进行战略管理,有利于紧密围绕军队的战略目标识别和遴选战略问题,通过排除“不建什么”来决定“该建什么”,通过一系列分析“不管什么”来确定“该管什么”,确保战略管理者始终把主要精力和国防资源聚焦投入到与战略目标强相关的战略优先事项上来,防止精力分散和资源浪费,避免潜在问题发现不了,显在问题难以深层归因,棘手问题无人问津甚至变成老大难,增加决策风险。
运用“三个导向”原理,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问题即差距、差距即需求,战略性问题不仅是连接目标和结果的“桥梁”,往往也是组织内部复杂利益纠葛的集中体现。识别、遴选、解决战略性问题,既要靠能力,更要靠机制,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格外的重视高水平战略管理人才建设,把是否善于识别问题、敢于正视问题、精于处理问题,作为评判战略管理能力的重要表征。另一方面,还必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加快健全完善军队自我革命的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察觉缺陷、纠正偏差的机制。
军队主要是依靠国家资源投入来持续生成和提高战斗力,实行典型的计划模式。这种模式内在要求战略管理必须注重综合平衡、动态平衡,这也是战略管理超越一般的绩效管理,对军队长远建设发展的特殊价值所在。综合平衡原理即是把握战略管理的平衡性特点指导管理实践的产物。
综合平衡原理的要义在于,军队战略管理者一定要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确保军队战斗力持续、稳定、快速提升为宗旨,通过科学筹划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优化配置国防资源,处理好整体与领域、全局与局部、内部与外部等各种比例关系,在大尺度时空维度上实现战略任务安排与资源投入的综合平衡,进而实现战斗力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综合平衡。我们历来强调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每个方面都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即是应用综合平衡原理指导战略管理实践的最好说明。
运用综合平衡原理指导战略管理实践,一是要确保军事资源的配置使用始终聚焦备战打仗,各项重大决策既要有利于提高部队的现实战斗力,更要有利于增强战斗力的增长潜力,防止以短期利益损害长远利益。二是要把综合平衡和动态平衡统一起来,以均衡发展、整体跃进为长远目标,善于扬长避短,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战斗力整体跃升。三是注重科学应用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一种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多维度动态评定战略管理效能为主要特征的典型战略管理工具,具有战略规划与实施的功能。
相关产品:
版权所有 © 米乐m6旧版在线网址登录入口 粤ICP备18077102号
公司地址: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丰泰二路8号1幢自编二区E1
技术支持 米乐m6旧版登录入口 江门